校门口的交通治理“变形记”
3月21日交通早高峰时段,友谊路小学门前,志愿者正在引导车辆有序停靠,值周教师手持指示牌护送学生过马路,交警精准疏导着车流和人流……曾经“堵成停车场”的学校门口路段,通过多维度精细治理换新颜,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新窗口。

友谊路小学紧邻居民小区、幼儿园、区工人文化宫,门前友谊路是城区主干道,双向四车道且有机非隔离绿化带。过去,每到上下学时段,这里车流、人流交织,交通拥堵不堪,既存在安全隐患,也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钢城公安交警多次深入现场调研,倾听群众意见,与学校、周边社区等多方会商,经过反复论证和精心设计,探索出一套精细化交通组织模式。

该模式以功能区域划分和人车流线规范为核心,通过科学规划,实现了交通流的均衡分布和有序通行。在区域划分上,巧妙设置汽车落客区、二轮车落客区、学生等待区和机动车禁停区,引导各类车辆和人员在指定区域停靠、等待,避免了车辆随意停放和人员无序穿行带来的混乱。在通道设置上,精心打造学生过街通道、二轮车通行通道和学生步行通道,规范人车流线,实现了人车分离,为学生安全通行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同时,通过设置两处控制点,相互配合卡控两侧机动车,形成腾空区,进一步确保了学生过马路的安全性。
友谊路小学副校长王云龙说:“为确保新模式顺利实施,我们在航拍图上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,并将图片分享到家长群,让家长们能更直观地了解新模式,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。”通过这种方式,家长们对新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,纷纷自觉遵守“即停即走、六秒下车、按道通行、杜绝调头”等规定,为交通顺畅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在日常交通疏导过程中,形成了“警察+老师+保安+家长+志愿者”联合执勤的常态化机制。各方人员各司其职,按照既定方案紧密协作,共同维护交通秩序。区城乡交通运输局、汶源街道办事处、区工人文化宫等单位也积极行动,密切配合,合理规划人车通道,进一步改善通行环境。值得一提的是,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每天早上都会自发前来参与执勤。志愿者老周说:“看到孩子们能更加安全有序地上下学,我们动力满满。”他们的无私奉献,不仅为交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彰显了文明新风尚,成为学校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新模式也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。学生家长王丽说:“大家都遵守规则、听从指挥,交通秩序怎么可能会乱呢?”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友谊路小学周边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,为学生和市民创造了更加安全、有序、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。
“下一步,钢城公安交警将继续深化协同共治,进一步优化精细化组织管理,充分调动各方力量,持续探索交通治理新路径,为辖区学校及周边市民创造更加优质、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。”钢城公安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。(来源:幸福钢城)
热点资讯
- 2025-03-04吴越:给30年演戏生涯一份意义非
- 2025-03-04业界话低空经济未来:突破技术难
- 2025-03-04文化中国行 | AI诗画二十四节气
- 2025-04-12网传李现和瞿友宁二搭《你那儿几
- 2025-03-04未授权演出又现,琼瑶方面再度发
- 2025-04-12微小说|此后余生不爱你(中)